“互联网+”时代,APP该如何深度挖掘?
今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把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于是互联网+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各媒体都在宣传“互联网+”引领*风潮,APP开发者们和各资本者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希望能借助这个风口飞高飞远,忧的是竞争更加剧烈,除了哪儿都有的BAT影子,寡头时代也在深深受宠。
不管怎么说,科技的进步,代表着社会似乎是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于是互联网企业的老板们开始思考转型之道,传统企业老板们由迷茫渐渐转入恐慌,互联网我都没搞懂怎么又来个互联网+...各行业各领域又开始继续明争暗斗、短兵相接。
O2O项目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分支
按照马化腾的理解,“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于是传统企业的老板们又开始从焦虑中松了一口气,做O2O项目的互联网创业者也松了一口气,对他们而言,O2O就是“互联网+”。
马云先生在“2015中国绿公司年会”表示O2O是一个伪命题,他还说了,互联网要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原谅笔者的智商,关于O2O其实笔者自己这样理解的,网络仅仅作为一个工具平台,通过这种平台,我们可以展示,交流,从而促进交易,但实质上是不存在物与物,或者物与人的直接接触,那么暂且可以理解为虚拟,任何交易*终都要回到现实,即虚拟与实体的结合,那么无论是online到offline,还是offline到online,它都属于O2O。
回到正题,既然O2O如此受待见,那众创业者和资本家又是如何利用它来赚钱的呢?不知道大家*近刷微博的时候有没有看到,网络红人凤姐要创业了!凤姐发微博说总理鼓励*创业,她觉得很有道理,只要努力你就是老板!她有一个美容创业项目,目标融资1000万。可以看出,傲娇的凤姐对总理的话也是非常N+1赞同啊。
抛开凤姐本身带来的舆论不谈,看看她自己的项目规划,“致力于美容技能学习、技能分享、技能交易、课程招生、课程销售、上门教学、上门服务的综合性云教学平台,服务于广大爱美人士。用户可实现*在线学习自己想学的美甲、美睫等美容课程,或者联系美容老师上门指导服务。美甲师、化妆师们可*上传自己擅长的课程,打造自己的个人*,实现技能变现,自主创业等功能。 ”
凤姐的这种构思其实早在其他美业O2O就已经成为主流方向了,例如:美国的StyleSeat;英国的WahanDa;新加坡的Lookbooker等等,他们主要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平台,提供给美容达人、网络本地美容高手,建立开放式学习、交流、交易平台。这就有点类似于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餐饮O2O,通过搭建平台,在一定的垂直深度拥有一批忠实用户。凤姐的项目能不能成功,甚至有没有个开始我们都不会知道,但是这种构思,再来看看《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美容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将突破40000亿元。那么谁说它不能在风口上飞起来呢?
既然说到O2O,必须提到*近闹得沸沸扬扬的58同城和赶集网,这一对相爱相杀的冤家,终于走到了一起。合并后的58同城和赶集网,首页导航栏“新房”是不是加了N后比较醒目?在来看看*版块,房产。所以“新房”作为58赶集合并后的产物,这是要为房地产020作势么。
近几年,房产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在国家政策限制范围外,各开发商,经纪公司都想着另辟蹊径,58赶集合并的也是个时候,姚劲波就有这个意思,“58赶集”将从“中国大的分类信息服务网站”转变为“中国大的房地产交易服务平台”。足可见野心之大。借着58赶集用户流量大和拥有更多真实房源的先发优势,未来,房多多或者58-安居客有可能会利用这两个网站数以亿计的流量优势,为开发商快速聚集客流,提升去化效率。通过采用O2O模式,使开发商、线下平台、线上平台达到*共赢。
无论是巨头的参合,还是寡头的垄断,总是有可以细分的行业和市场。O2O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分支,其开发市场及前景无可*。
项目之外,深度服务,做粉丝经济平台
目前只要是谈到网络营销,大抵都离不开四个字“用户体验”。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出兼具实用性和人性化的产品。小米已经在互联网被流传的神乎其神了,一个*定位甚至是中低端的产品,地位为什么还如此稳固?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用户级别不说都是,至少真正了解它产品的人都是小米发烧友,粉丝经济建立病毒式传播的口碑营销,深入人心,短时间内不会有人超越。不管是互联网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没有真正服务意识的企业,难以长期维持。
互联网+的提出,更催生了众企业家和资本者对互联网思维的认知度。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每个行业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互联网思维。
网上经常有一些运营总监, CEO等互联网大咔会跟你讲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怎么怎么样,事实是,当这片文章在你脑子里过滤之后,然后你还会若有所思的说,是噢,真的不用花一分钱哦!不花钱?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无论你有没有资源,比如随便请个自媒体人给你在微博上发篇稿子上热门,要不要钱?要不要打通渠道?要不要设计方案?人力、物力成本哪里来?不过他们动动嘴皮子,管这个叫互联网思维,你总不能也管这个叫互联网思维吧,所以你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思路。记住,互联网思维的良好目的是帮你赚钱。
赚钱,必有得有失。海底捞创始人张勇,通过计件工资来激发员工效率提升,提高店面整体效益,如此一来便让服务员的服务方式,通过降低客户消费时间来增加计件工资。然后这样做的后果却是动摇了海底捞的核心目标—客户满意度。连张勇自己都说“我下一步要把我的深度(服务)捡起来。”通过计件促进员工积极性确实非常有效,然而产生的直接效应确实客户体验度变差导致客户流失,同时还包含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一些不可见因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团体的不合作,导致公司人员变动大、人心不稳。结果是不是有点儿得不偿失。张勇想把服务捡起来深度做,也充分说明了服务的重要性。
其实扪心自问一下,做好服务难吗?不难,难的是那份取舍。当你选择了把对用户的服务做好、做深,就一定不要去计较那份得失。例如卖出去一件东西,同时搭配着送点小礼品,或者贴心负责售后,用户自然会感激你的好,你也需要他的感激来拓展你的平台,无论是口碑,还是二次营销。当然前提是产品必须要经得起考验。如果得失共存,从长远利益出发,在“互联网+”时代,相信你不必去找互联网思维,早在你取舍的那一念间,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