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有文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每天我们都要面对“汗”,汗的问题可是很有说道的。
1.手掌出汗:
人体的汗腺多达500万个,其中2/3的汗腺分布在手掌,所以紧张的时候手心容易出汗,从中医的角度讲,心的阴阳失衡,人就容易紧张。
2.自汗:
平时容易出汗,活动后更厉害,常伴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气短怕风等症状,这多半因为胃气虚弱、心阳虚、肾阳虚,阳虚固不住汗所致。
3.盗汗:
入睡后汗出,醒来就汗止,常伴有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失眠、口干咽燥等症状,大多是由于阴虚内热、阴津外泄而为汗,常见于肺阴虚、心阴虚、肾阴虚。
4.黏汗:
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
5.黄汗:
汗色变黄,似黄表纸色,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或因寒湿郁遏,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
6.血汗:
汗液淡红,如洗肉水样。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变红。。
7.鼻汗:
每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病变见于肺气宣萧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8.额汗:
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笼热气,脾胃内伤均可引起头额汗。
9.半边头汗:
整个头部以鼻中分成两半,一半头出汗另一半头滴汗皆无。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阴阳双亏而寒阻经络所致。
10.半边身汗:
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身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每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肾性高血症、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11.劳心汗:
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津津。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12.足汗: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出汗且有异味者,为中焦有湿;凉而出汗者,为肾阳虚衰。
13.会阴汗:
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凡肝胆湿热,肾阳虚衰,均可导致会阴部有异味汗出。
14.腋臭汗:
汗臭如狐臊气味,夏天出汗多时味更浓烈,这是因为分布于腋窝、腿腋等处的大汗腺分泌异常、中焦有湿所致。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见。
15、房事后出汗:
男性较多见,在房事后腰部出冷汗,此为命门火衰,应以*阳为主。
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手术或女性分娩后的虚汗,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的脱汗等,遇有上述种种汗出异常之症,不可盲目敛汗、止汗。应补心阳、脾阳、肺阳、肾阳,以起到固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