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benthiavalicarb-isopropyl
CAS:177406-68-7
含量:95.0%
颜色:类白色
1. 理化性质
苯噻菌胺的通用名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试验号为KIF一230,KUF.1004。其化学名为{(s)一1一[(R)一1.(6一氟苯并噻唑一2一基)乙基氨基甲酰基].2一甲基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CAS登录号为177406—68—7。结构式如下:
分子式:C-BH。 №o3S
分子量:381.46
苯噻菌胺的纯品为白色粉末固体,溶点152cc;工业品为类白色粉末,熔点153.1~169.5cc,蒸气压<3.0 X 10— Pa(25cc);相对密度1.25(20.5cc);分配系数KowlogP为2.52。水中溶解度13.14 mg/L(20oC)。
2.安全性
苯噻菌胺的急性毒性为:大、小鼠急性经口LDso(雄、雌)>5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LDs0(雄、雌)>2000 mg/kg;大鼠急性吸入 0(4h)>4.6 mg/L。对兔皮肤与眼睛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经Ames试验为阴性,无致畸、致癌性。对水生生物毒性LC铀(96 h,mg/L)为:虹鳟>10,蓝鳃太阳鱼>10,鲤鱼>10,水蚤>10。以75~150 mg/L对蚕无不良影响。对蜜蜂LJD50(48 h)为100 g/头(经口、接触)。对蚯蚓LC铀(14d)>1000 mg/kg土壤。
3.剂型
单剂有15% 水分散颗粒剂。混剂为与百菌清的水分散颗粒混剂(5%苯噻菌胺+50%百菌清)。
4.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尚在研究之中,但其与电子传递*或RNA合成*则截然不同,它并不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氧化、合成,估计为细胞壁合成*。试验亦表明,苯噻菌胺对于对酰胺类杀菌剂具抗性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及对甲氧基丙烯酸类具抗性的瓜类霜霉病菌均有效。
5.生物活性
经试验表明,苯噻菌胺对疫病和霜霉病等卵菌纲病菌在1 mg/L的浓度时即有很高活性,而对其他病菌均无效,呈现了很高的选择性。同时,苯噻菌胺可从叶表向叶内,或从叶内向叶表渗透,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故兼具预防和缓解效果。此外,苯噻菌胺还具有抑制病菌二次感染的特点,且具有卓越的持效及耐雨性。
6.应用
为了扩大应用谱,推荐苯噻菌胺与百菌清混用。
7.结语
苯噻菌胺为结构新颖*的卵菌纲病害*防治药剂,通过与百菌清混配,已登记用于黄瓜、番茄、马铃薯等作物防治霜霉病和疫病。同时,进一步申请在豆类、葱类、白菜、甘蓝、柑橘、西瓜、茄子等作物上应用。并正进行扩大防治谱的试验。
项目优势:目前,用于霜霉病的药物均存在耐药的缺点。苯噻菌胺不存在耐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