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海参养殖资源稀缺,消费渗透仍具空间
海参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洋棘皮动物,以富含没有胆固醇的高蛋白而著称,被列为"海八珍"*,长期食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力。海参作为一种传统珍稀高档补品,深受全球华人的喜爱,我国就是海参大的消费市场。据统计,我国年消费海参约15万吨。2011年国内海参鲜活品产量约13.7万吨,缺口部分需要靠进口来满足,主要从香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加拿大等地进口。
据渔业统计年鉴,2003-2011年中国海参产量均在逐年增长。海参作为高端消费和保健品,目前仍集中在主产区和一二线城市。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未来其需求仍有很大的渗透空间。尤其是随着海参加工品,如淡干海参和即食海参的出现,海参储存时间变长,消费更加便捷,这些对海参的渗透均有促进作用。
从供给角度来看,海参养殖对温度和海域的清洁度要求较高,适合养殖海参的资源较为稀缺,中国的辽宁半岛和胶东半岛占据了90%的海参养殖资源。南方温度较高,海参不能过夏,养殖模式受限。一般北参南养是冬季从北方买大苗,喂饵料养殖至次年4月,捕捞后运往北方销售。南参养殖的海参苗价格和成参价格均依赖北方市场,加上较高的运费成本和品质较低,“北参南养”很难持续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也很难持续快速增长。
海参需求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周期性
海参属于高端消费,其需求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由于海参烹饪方法还未普及,其在主产区以外的市场仍以餐饮消费为主,与餐饮业景气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从威海海参大宗价的波动可以看出,2007年随着景气度上升,海参价格从年初的150元/公斤飙升,*高达到250元/公斤,涨幅超过60%。而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蔓延时,海参价格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低达到120元/公斤,下降超过50%。在同一阶段,住宿餐饮业景气度指数也是在2009年3月年跌至低点。
对比海参的产量,我们发现,2007年海参价格飙升时产量保持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长。而2008-2009年价格大幅下滑的同时,产量的增速也下滑至5%-10%。这种量价齐升齐跌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海参的需求弹性较大,并且需求波动是海参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年初至今宏观经济不景气和住宿餐饮业指数持续下滑,这是海参价格大幅下挫的重要原因之一。
季节性
北方人均有冬天进补的习惯,海参需求具有季节性。在海参的主产区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消费者以连吃3个月海参替代其他所有的补品。
从捕捞情况来看,北方海参分为春季和秋季两批,春季的投苗时间为11-12月,捕捞时间为次年5-6月。秋季的投苗时间为3-4月,捕捞时间为10-12月。海参属于低温动物,在南方不能过夏,因此南方的海参一般只有春季一季。南方养殖户11-12月从北方买海参苗,回去用饵料养殖半年左右,次年4月开始捕捞,略早于北方的春季海参。一般来讲,秋季海参的出皮率较高(约0.6),春季的出皮率较低(约0.5),秋季海参价格也比春季高10-20%左右。这些行业内的规律,海参厂家们也都已经基本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