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交汇处的庙岛群岛(长岛)出产的海刺参,唐末以后一直为宫廷贡品!
长岛四面环海,波浮浪托,山青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在秦汉时期就享有“海上仙山,人间仙境”的美誉,被称为中国的四海福地,拥有“中国海参、鲍鱼、扇贝、海带之乡”的美誉,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省级海豹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
长岛地处渤海门户,是黄渤海海流循环的一*通道,水深流大,清澈透明,岩礁密布,海藻丰富。岛上无工业,水质清新肥美,海域水质为国家一级标准,蕴藏着大量珍贵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水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长岛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泥,微生物含量极高的海泥为海参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海参对生活海域环境要求很高,且生长速度较慢,长大成年约需三年左右时间。长岛特有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海产品独具美味,这里的海参生长周期长,肉质肥厚,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多,所含活性成分也是*高的,特别是具有四抗作用的刺参粘多糖含量远高于其他地区,海参的营养价值丰富而被视为参中珍品。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
1、《本草纲目拾遗》中载“刺参,辽海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
2、清代才子纪晓岚:“海参如阶,亦有品级,自秦汉始,长岛产参屡为历朝贡品,谓之上品,民间鲜得一尝。”
3、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海参辽产者佳,吴、浙、闽、粤者肥大无味”。 “海参亦出登州海中,与辽东接壤,所产海参亦佳”。又记:“福山陈良翰云:海参生北海者佳,为天下*。”
4、清初*诗人吴伟业在《梅村集》卷十曾云:“海参,产登莱海中。”并为此专门写下一首*的《咏长岛海参》诗,诗云:“预使井汤洗,迟才入鼎铛。禁犹宽北海,馔可佐南烹。莫辨虫鱼族,休疑草木名。但将滋味补,勿药养余生。
长岛海参的特点:
长岛海参体长大约20-30厘米,体呈圆筒形,背面隆起有4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不规则的3行纵带,用于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喜栖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捕捞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的6月,尤其是6月和12月捕捞量大,7-9月是刺参夏眠季节。
鉴别长岛海参*简单的方法是看圆锥形肉刺,长岛刺参肉刺粗短,比较疏散。其他海域海参肉刺细长,肉刺比较多,日本参和美国参、俄罗斯参、关东参比较明显。中国海参交易网http://haishen.99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