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逐渐来临,秋冬季干洗又迎来了高峰期。通常,消费者把较为难洗或者昂贵的衣物拿去干洗店,一般只拿到一张取衣单,上面标注的内容非常简单,除写有送取衣物的日期和衣服的颜色、类别外,其他均没有相关记录。衣物是怎么洗的,消费者并不知道。
市消协透露,干洗业纠纷主要表现在衣物损坏、串染色等。衣物究竟如何洗?消费者如何避免干洗纠纷?
消协工作人员分析,目前,洗衣业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经营者接收服装时,没有检查衣服新旧、破损状况,出现问题后推卸责任;二是经营者不具备*洗涤技能,用水洗冒充干洗,因而出现缩水、掉色、破损等情况;三是消费者向洗衣店索赔时,无法提供衣物购买时的原始凭据,导致维权难度增大。
无人要求保价
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干洗业几乎没有对高档衣服保价清洗的习惯。其实这是一种保护双方权益的做法。如果顾客衣服贵重,应要求保价,保价清洗将按衣服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保价费,如果洗坏,就按价赔偿。
记者在市区一家干洗店看到,店里挂满了厚厚的冬衣。店外悬挂着洗衣价格表,但没有任何保价提示或提醒。记者在这家店门口站了10分钟,看到不断有人送冬衣来干洗,可问得*多的是“什么时候能拿衣服?”、“多少钱?”,没有一个人问“洗坏了会怎么办?”、“需要保价吗?”之类的问题。
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高档衣物好保值精洗,当事人双方签订保值合同,事先约定衣物的价值。如果发生衣物被经营者损坏的现象,按保值金额进行赔偿。
干洗“三明四不要”
针对干洗问题投诉,市消协秘书长冯如生提醒消费者在干洗衣物时要做到“三明四不要”。
三明:看明。看明衣服有没有破损和掉色;讲明。将存在的问题要当面讲明;写明。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意见写明。
四不要:不要以为干洗能将很脏的衣服*洗净;不要以为干洗环保,建议消费者干洗衣服后放在室外晾2-3天再穿;不要以为商家的格式条款必须遵守,如果商家的格式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样可以要求赔偿;不要以为连锁店开得越大就信誉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