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鼓舞士气”,反映出鼓文化与舞蹈文化的结合,及其激励人们的作用。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
据洛阳鼓厂相关人员对鼓文化的了解,简单介绍,按古文献记载,*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烧制的“土鼓”,土鼓标志着农耕文化型舞蹈之开端。从《周易》:“鼓之舞之以尽神”的记述可知,早在商周时代不仅出现了原始的鼓舞形式,而且鼓与舞相结合的乐
鼓的起源很早。原始社会人们只知敲击石器给舞蹈助兴;进入陶器时代后,人们能用陶土烧制成“土鼓”,并用蒉草制成鼓槌来敲打,如《礼记.明堂位》:“土鼓蒉桴苇草,伊耆氏之乐也。”周代是农耕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国家专门建立了管理鼓乐的机构,设置了名为“鼓人”的官职,并制定了一套鼓乐的制度。《周礼》“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从此鼓舞更加规范的用于各种祭祀、军事、劳作及其他活动中。
中国各民族中流传的鼓舞,多是唐宋以来盛行一时的舞蹈形式,有些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些在汉族中已经失传。值得注意的是:失传的唐代“杖鼓”在朝鲜族民间仍有单人或集体演奏技艺精湛的“杖鼓舞”俗称长鼓舞的风习。失传的宋代“花腔腰鼓”在壮、瑶、毛南等民族中仍有流传。
据河南鼓厂人员对鼓文化的了解,各种鼓舞,是以鼓为道具或作为主要乐器,在锣、镲、钹等打击乐配合下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色彩。反映出北方农民的豪迈,江南田园生活的情趣,或尚带有原始文化遗存的古拙民风。
各种鼓舞是用于祈年、祭祀、耕作、战争以及悦神娱人活动,正是“六鼓四金”中“以节声 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古风的延伸与发展。鼓舞开农耕舞蹈文化先河,伴随中华民族走过漫长的艰辛之路,不仅保存了古老的乐器、乐舞,还保存着纯朴的民风。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平鼓”,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等。
文章来源:河南腾博鼓乐厂 http://www.tbgyc.com
电 话:0379-67592868 13949205256 QQ:870372189
传 真:0379-67592868 邮 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河南洛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