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www.ibaogao.com)
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同时,受到全国性物价上涨的共同推动,2011 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截至2011 年8 月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0.6%。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和成本上升, 再加上农资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使得梨果的生产与运销成本逐步提高。
气候因素是导致增(减)产的主要原因。首先,2011 年大部分梨产区(除新彊等地外) 气候条件优于2010 年,气候适宜是大部分梨产区增产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年气候异常导致梨果大幅度减产,所以2011 年梨果产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恢复性增长。其次,部分地区异常气候是梨果减产的主要原因。以新彊库尔勒香梨为例,2011年其产量较往年减产70%左右,减产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2011 年1月4 日至22 日期间梨树遇到-20~-30 ℃的低温冻害;二是在2011 年4月13 日至28 日花期遇到30 ℃以上的高温, 严重影响了梨树授粉受精及着果。除新疆库尔勒香梨以外,河北省昌黎、湖北省潜江、河南省郑州、云南省泸西以及安徽省砀山等地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冻害。另外,2011 年4—5月西南等地区干旱天气对重庆、贵州、湖北等梨产区产量也有较大影响。
病虫为害依然较为严重, 标准化栽培管理有待加强。我国梨区常年发生的病害有20 多种, 但除对梨黑星病、梨轮纹病等少数几种主要病害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的研究有较大进展外,对多数梨树病虫害的研究甚少,一些病虫害在梨产区的流行发生规律和有效控制技术研究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由于果园生态条件变化又出现新的病虫害。多数梨产区还没有合理有效的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轻防重治”的现象仍然普遍,药效良好的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相对缺乏,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尚待进一步改善。目前多数梨主产区果园仍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模式和技术, 缺乏*的管理经验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存在树形不规范、树体结构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严重影响梨果品质。梨园施用的肥料种类失衡, 常因施肥不当影响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简化实用技术匮乏,机械化程度低, 新技术推广面积和程度有限,梨整体产量较低、品质较差。
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不高, *优价难以实现。我国梨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的比例较小,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为梨果分级技术不完善, 商品化处理程度不高;贮藏保鲜技术不完善,贮藏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梨果总贮藏能力严重不足,不及总产量的30%,且主要以土窑洞、半地下窖、冷凉库等土法贮藏为主。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果品少,规模不大,市场*度不高,早采、提前上市导致优果不能优价, 梨果质量安全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极大地制约了梨果附加值的提高。
销售模式单一, 梨农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通过考察我国17 个梨主产区的梨果销售模式发现: 目前我国梨农销售梨果主要是通过收购商或经纪人进行销售, 但与收购商或经纪人的关系非常松散, 梨农往往没有固定的收购商,销售价格随行就市,缺乏购销协议等紧密联系梨农和收购商的合约安排。此外,梨农对于及时的市场信息了解不足, 梨农之间也缺乏有效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欠缺。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智研数据研究中心《2011-2015年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行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