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脉冲星PULSAR G2+ 1x21头盔式头戴式夜视仪 2代+管子
挑战者G2+ 1x21夜视仪是一款多功能夜视仪,可作为单目夜视仪手持使用或通过连接桥组合成双目夜视仪,也可配合头戴支架使用,或作为夜视附件安装在普通瞄准镜上,适用于夜间高质量拍摄。机身密封性佳,在任何恶劣环境下均适用,如大雾,大雨,沙尘暴等。良视距较长,佩戴眼镜的用户可直接使用。特制光学镜片加上二代显像管和广五角镜头,可提供清晰锐利的图像显示。同时配备广角近程红外补光灯辅助照明,也可根据需要安装其他高功率红外补光灯。红外补光灯需手动进行开关,避免暴露使用者。挑战者G2+ 1x21夜视仪可广泛应用于夜间监视,警务执法,军事行动和巡逻救援等领域。
图像增强管 EPM207G-11-13B (II+)
放大倍率 1x
物镜直径 21mm
分辨率(中心/边缘) 46线角度 40°
大侦查距离 400m(光照条件为0.05lux)
屈光度调节 ±4
出射瞳径 7mm
良视距 25mm
电池类型 1节CR123A,
3V 三脚架接口
1/4英寸*小使用时间 50小时(IR关闭),
20小时(IR开启)
操作温度 -20 °C 至 +40 °C
尺寸 163x79x57 mm
重量 0.4kg(裸机)
0.2kg(头戴支架)
夜视仪的作用
夜间可见光很微弱,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却很丰富。红外线视仪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尽管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红外线,但受到红外元器件的限制,红外遥感技术发展很缓慢。直到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此后德国首先研制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等几种红外探测仪器,但它们都未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使用。
夜视仪的基本原理
想要理解夜视仪的原理,就必须对光的原理有所了解。光波的能量大小与其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在可见光中,紫光的能量*高,而红光的能量低。与可见光光谱相邻的是红外线光谱。 红外线分为三类:
近红外线(近IR)——近红外线与可见光相邻,其波长范围是0.7-1.3微米(1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
中红外线(中IR)——中红外线的波长范围是1.3-3微米。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例如遥控器。
热红外线(热IR)——热红外线占据了红外线光谱中大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是3-30微米。
热红外线与其他两种红外线的主要区别是,热红外线是由物体发射出来的,而不是从物体上反射出来的。物体之所以能够发射红外线,是因为其原子发生了某种变化。
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1.用一种特制的透镜,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会聚起来。
2.红外线探测器元上的相控阵能够扫描会聚的光线。探测器元能够生成非常详细的温度样式图,称为温谱图。大约只需1/30秒,探测器阵列就能获取温度信息,并制成温谱图。这些信息是从探测器阵列视域场中数千个探测点上获取的。
3.探测器元生成的温谱图被转化为电脉冲。
4.这些脉冲被传送到信号处理单元——一块集成了精密芯片的电路板,它可以将探测器元发出的信息转换为显示器能够识别的数据。
5.信号处理单元将信息发送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示器上呈现出各种色彩,色彩强度由红外线的发射强度决定。将从探测器元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了图像。
夜视仪的代数
- 夜视仪的代数,指的就是夜视仪的增像管代数,理论上代数越高,看得越远,越清晰。
*,第二,第三,第四代夜的主要区别就是增像管代数的不同了,现在世界上*流行的就是1代管,目前*上都是1代管,甚至更低。三四代的一般看不到。
1. *代夜视仪,让你在晚上看清楚了这个世界,给你提供了一个明亮的晚上,费用相对也低廉些。
2. 第二代夜视仪主要用于执法机构或者*的应用,*和第二代的主要区别是增加了微通道板,通常称为MCP的。该MCP的工程作为一个电子放大器,并直接放在背后的光阴。当电子通过这些短管,数以千计的电子被释放。这额外的进程使第二代夜视仪放大光有更多的亮度。比*代给你一个更光明的和清晰的图像。
3. 第三代夜视仪是*新的夜视技术。通过增加一个敏感化学品,砷化镓的photocatnode一个更光明的和清晰的图像实现。然而,大大更加昂贵然后*或第二代。典型的第三代股将耗资超过30000美元。
4. 第四代夜视仪:第4代夜视仪技术的大的技术突破在图像加强在过去的10年。通过消除离子阻隔薄膜表明大幅度增加目标探测距离和决议,特别是在极低的轻水平。
使用胶片的技术和自动门控电源的第四代像增强导致:
高达100 %的改善光。
的出色表现极其微光(更好的S / N和EBI的)
至少有三高光决议(至少36罐/月相比, 12罐/毫米)
有显着改善,相反的水平和性能方面的所有光线条件下,第四代代表*产品的性能在夜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