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我国名茶之一。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10年11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都匀毛尖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质特性都匀毛尖茶又叫都匀细毛尖、白毛尖。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悠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特别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采摘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嫩度和长度超标准的,受病虫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来制作毛尖茶。通常炒制500克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采回的芽叶须经过精心拣剔,摊晾1—2小时,表面水分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鲜叶、杀青、揉捻、整形、提毫、烘干、提香等工序。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更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工序历史上毛尖茶的工艺几乎失传。采回的芽叶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干,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