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团是流传千年位于山西传统面食小吃,晋陕一带对碗坨儿的字形书写略有不同,有写成碗秃的,有写成碗托的,还有写成碗团的,它们的儿化音却是接近的。在方言里又叫做“碗凸、碗托、碗坨、碗脱、碗团、碗托子碗托子”,是一种汉族传统面食。在山西忻州,吕梁和陕西的榆林一带很受欢迎,碗坨是用荞麦面制作的一种特色小吃,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将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块,在油锅中煎透,盛入碗内,浇上芝麻酱、蒜汁、陈醋、盐、味精等,十分美味。不同地方的碗坨也稍微有区别,榆林一带的碗坨是用荞面面所制,但是在山西忻州一带碗秃是用荞麦面和猪血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所以有的地方也叫碗坨为灌肠。碗托由荞麦制作成碗状,放入锅中蒸熟,然后取出等待凉了以后,切成片状,可以炒热食用,但是如果凉吃以猪肝等为拌料后味道鲜美可口,很有韧性。在陕北是很普遍的一种民间食品。差不多每个县的市镇上,都有饭店或小吃摊点叫卖。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自己做了吃。这原因,大约首先是陕北普遍生产荞麦,陕北老百姓在几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粗粮细作的方法,荞面碗坨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常吃常新。当地人大都知道制作碗坨儿的传统工艺。其间得揭开锅盖搅三次,是为防止荞面糊沉淀。每道工序都要按照标准,做到刚刚好,出来的碗坨儿晾凉后就是我们口中的美味了。碗坨现在已经不单单是普通的小吃,好多饭店餐饮酒店都有,婚宴酒店宴席上都会有碗坨的身影,现在大家都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