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突出部分与巷道两侧距离不小于0!3m。4信号硐室轨道上、下车场必须设信号硐室兼做躲避硐,且照明充足!二轨道及道岔安装使用标准1主要运输线路轨道质量标准⑴轨道中心线单轨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50㎜;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0mm。检查标准:井下以巷道中心线进行选点挂线检查.⑵坡度与标高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超过1/1000,即50米内高度差不超过50mm(包括倾斜巷道的绞车道)!
轨枕与轨道垂直,水平巷道拐弯处轨枕间距不大于501mm.检查标准:盒尺测量!国内轨道检测技术概况国内轨道检测技术经过20余年的集成创新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国内轨道检测技术体系,从检测系统类型划分为GJ-3、GJ-4、GJ-5三种类型,三种检测设备代表了我国不同时期的轨道检测技术发展水平,截止2008年全路共配备各种类型检测设备37辆!其中,GJ-4、GJ-5型检测设备已成为我国既有线路轨道状态监控的主要手段,高检测速度达到200km/h。
检查标准:道渣应埋没轨枕2/3!⒃水沟排水畅通,水面应低于路基,井底车场及行人巷道水沟盖板应齐全、牢固!⒄托绳轮数量齐全、转动灵活,纲丝绳不磨轨枕及扣件!3道岔质量标准道岔与轨道线路轨型不相同时,其连接处过渡轨长度不小于5m;杜绝非标准道岔的使用!⑴轨距按标准加宽后±3mm;辙岔前后,轨距偏差(+3,0)mm。检查标准:尖轨前端量一处,尖轨根部量二处,曲连接轨处量一处,道岔后量二处.⑵水平偏差不大于5mm。
高品质轨道工程检测机构
轨距拉杆的间隔,直线段不大于7m,曲线内不大于3m。检查标准:用小锤敲击扣件检查!⒁轨枕间距轨枕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主要运输线路及综采支架运输线路过渡轨枕设计间距为400mm,中间轨枕设计间距为700mm,误差±50mm!轨枕与轨道垂直,水平巷道拐弯处轨枕间距不大于500mm!检查标准:盒尺测量。⒁轨枕间距轨枕间距符合设计要求,主要运输线路及综采支架运输线路过渡轨枕设计间距为400mm,中间轨枕设计间距为700mm,误差±50mm。
检查标准:井下量取腰线至轨面的垂距.⑶接头平整度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上下变坡点处的轨道严禁有接头,必须根据变坡点的实际坡度,将轨道弯成弧形.检查标准:钢板尺测量。⑷方向直线目视直顺,用10m弦量不超过10mm;曲线目视圆顺,用2m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m以上时,不超过2mm;半径50m以下时不超过3mm!检查标准:在接头前后5米内选点检查;用2米长细绳在外轨内侧量取曲线的正矢量。
正宗轨道工程检测机构
2新掘运输巷新掘运输巷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以上的人行道,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并设台阶和躲避硐,每两个躲避硐之间间距不超过40米,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躲避硐内严禁堆积物料。3双轨运输巷在双轨运输巷中,2列列车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对开时不得小于0。2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m!
我们推荐轨道工程检测机构
[2]GJ-3型轨道检测系统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惯性基准测量技术的运用,通过使用组合式元器件,开创了GJ-3型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实现了高低、水平、三角坑、车体垂直和水平加速度项目实时检测,以检测波形和数值超限方式实时输出检测结果.实现了轨道几何超限计算机自动判别的功能,从而结束了长期采用人工判别超限的方式!GJ-4型轨道检测系统20世纪90年代,激光、陀螺、自动控制技术和数字滤波等技术的运用,为提高检测设备可靠性,降低GJ-3型轨道检测系统分离元器件稳定性差的缺点,积极吸收国外捷联式检测的优点,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开发研制了GJ-4型轨道几何检测系统,在原有GJ-3型检测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轨距、轨向、超高、曲线半径等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