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九九八年,莜麦加工设备采购,十余名原安陆粮机厂的骨干,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湖北永祥粮机有限公司,公司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5年,永祥公司资产超亿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莜麦加工设备采购,上缴税金500万元,远超原企业。永祥粮机公司的崛起引发了群起效应,如今安陆的民营粮机企业已发展到近30家,粮机产业总资产近3亿元,从业人员近3000人。公司产品已延伸至碾米、榨油、面粉、储运、膨化、脱粒等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公司产品销售总额超过4亿元。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打破了行业界限,一些国防工业系统的企业,利用军转民的优惠政策,利用企业加工设备的优势,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粮食机械生产,如天津核物理所、哈飞公司等。这类企业目标大多是针对技术难度较大的设备,如:面粉加工设备中的磨粉机、高方筛、除粉机、色选机等。
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目前中国粮油及农机工业已有近8000家企业,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1470家,其中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487家,有民营企业916家,有三资企业67家,分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饲料生产专用设备、畜牧机械、机械化农具等。到目前为止,粮油、农机等企业总资产669.6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58亿元,占53.5%;私营企业274.6亿元,占41%;三资企业36.8亿元,占5.5%。该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41万人。
食品加工机械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业在我国的变化和发展,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都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配套指导的。那时国内的主要粮机工厂各有侧重,几家粮机部属工厂分工明确。例如:无锡粮机厂定点生产面粉加工机械的磨粉机;长治粮机厂主攻高方筛;安陆粮机厂生产碾米设备和油脂加工设备;永登粮机厂负责生产除尘设备;甚至精化后的关风器、风机、输送设备等相关通用设备都有各自的定点生产厂家。计划体制给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打上了深刻的历史烙印,使我国大部分的粮食加工企业产品单一,成套能力差,规模小,技术力量分散,开发能力弱,效益低。
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几十年来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在1970年代,原粮食部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碾米设备选型工作。经过这一努力,使我国的碾米机械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东南亚地区占有较高的地位。目前,我国砻谷机技术仍处于世界同类产品的率先水平。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先后引进面粉、碾米、饲料等国外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数百套,经过近十年来的消化吸收攻关工作,使我国的粮食加工机械生产水平得到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但由于受当时体制和条件的限制,粮食加工机械主要由原生产厂承担消化吸收任务,力量分散,缺少对国产设备进行套装和大规模生产的考虑,使我国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失去了一次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展的良机。喜人的是,饲料加工机械制造、碾米加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中包括江苏牧羊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湖南郴州粮机厂、浙江诸暨粮机厂等。这几家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向全国同行展示了其在技术、设备质量、售后服务上的优势和特色。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加工机械制造业与其他机械工业一样,也在逐步走向市场。尤其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后,粮食加工经营放开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许多国有粮食加工制造企业,由于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而陷入困境。在国有企业改组浪潮中,多数通过管理层承包或整体出售,形成了集体、个体、股份制等多种所有制的企业。依托老厂数十年来积累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加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部分民营企胆大包天,注重与科研院所合作,投入巨资,滑县民泰粮油机械销售有限公司,民泰粮油机械,引进先进机械加工设备,逐步向成套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打造产品,莜麦加工设备采购,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滑县民泰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小麦面粉机组、玉米加工机组、石磨机组及杂粮加工设备为主的企业,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公司始终秉持创新突破的理念,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我厂研制开发百余种产品,质量和性能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区,远销亚、欧、非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我们于国家粮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技术协作关系. 始终坚持研发具有先进水平的大、中、小型成套机组,根据客户对产品工艺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交钥匙工程。
公司竭力发挥自身已经形成的制粉工艺优势,设备可靠优势,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优势,努力成为集制造、贸易、 产业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国际化企业。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更广泛更***的产品和服务,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互惠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