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造像摩崖造像是佛教中国化、石窟寺中国化的产物。石窟寺源自印度,是在天然山石、崖壁间开凿洞窟为僧侣修行时提供活动的处所,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日益世俗化,石窟寺已不能满足更多信徒的要求,于是在天然崖面上造浅龛或直接雕凿造像以形成规模宏大的道场,在建筑形式上是围绕敞口的摩崖大佛或大佛窟主题而展开!千佛崖摩崖造像正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大云古洞大云古洞(千佛崖第512号窟)为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所凿,工程起于唐开元三年(715年),约至唐开元十年(722年)完工.
莲花洞弥勒佛居中而坐,应是当时政治气氛下的产物。睡佛窟睡佛窟中间凿有佛坛,坛上设通顶娑罗双树,并有十三尊涅槃图像;坛上卧佛右侧而卧,身后徒弟姿态各异,佛头侧在祥云上,摩耶夫人用双手亲抚头部,尽显深情,连续雕刻的涅槃图,再现了佛主涅槃的场景:六个女徒弟奔走相告,佛已涅槃;十徒弟或坐或卧;摩耶夫人与佛相对而坐,神态安祥;娑罗双树下九位徒弟与摩耶夫人围金棺而坐;十四位徒弟共抬金棺。藏佛洞藏佛洞开凿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钦差赴藏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章嘉呼图参加凯珠嘉措的坐床典礼返回京师,于千佛崖开窟一所.
大云古洞组织严谨,题材和造像布局均有创意.莲花洞莲花洞(535号窟)开凿于武周时期(约690—697年),位于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核心崖壁区中段底层,窟顶浮雕一朵莲花,故名“莲花洞”!窟内三壁各开一个圆拱形大龛,三壁大龛中各雕一佛二菩萨像,组成过去世阿弥陀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的三世佛造像组合!武周天授元年(690年)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称武则天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
找四川千佛崖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老城北4千米处的嘉陵江东岸!始凿于北魏时期,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又不断开凿.其开凿历史之长,居四川头位,也是四川省境内规模较大的石窟群,素有“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之称.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全长388米,山崖顶高84米,窟龛至高处距地面45米,龛窟作多层次排列,至多达13层,现有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多躯.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我们推荐四川千佛崖
以“牟尼阁”为代表的几龛镂空雕刻造像,是盛唐艺术精华,其造像肌肉丰满,比例适度,衣纹流畅,装饰别致.莲花佛座下,有八头六牙白象,两侧刻有二龙吐水,佛背后为镂空雕刻的屏风,左右二壁为十尊之佛雕罗汉像,高为2米,姿态各异。整个画面布局严谨,立体感强,后壁光线充足,经千余年风霜雨雪剥蚀和地震摇撼仍完好无损!四川广元,位于四川北部,是陕、川、甘三省的交汇处,地理位置显著!是西北与西南的咽喉.这里的天空显得低矮,晒死人的棉花云朵朵飘荡!
窟内凿一坐像,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圆座上,座基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刻二龙戏珠、二狮子滚绣球及二夜叉!主像头戴兰项子五叶僧冠,正面一叶作云字头形状,朱红色,内刻“日月合壁,五星联珠”。面相方额广颐,浓眉大目,嘴唇上有八字形胡须,下颌上有丁字形短须!该像身材魁梧健硕,内着白地回字纹大衣,肩着蓝色云字头披肩,饰以白菊蓝叶纹样,外着红色袒右肩袈裟,边饰白菊蓝叶纹样,颈系宝珠项圈,左肩头有金刚杵、花结状物,其上所托之物毁去。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是工匠心血的结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千佛崖不仅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更是四川规模较大的石窟群.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使其成为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的璀璨明珠.每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此感受佛教艺术的魅力,领略历史的厚重。置身于千佛崖前,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低吟。这里不仅是一处非常棒的艺术胜地,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佛教、艺术与历史的大门!让我们一同踏上寻觅历史的旅程,揭开这座石刻艺术宝库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