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眼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眼球组织及其附属器(结膜、角膜、前房、玻璃体、睑缘及泪器等),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功能破坏,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的一类致盲性疾病[1]!由于受卫生条件及医疗水平的限制,这类疾病始终是中低收入国家的高发病!我国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率为发达国家(约0.04%)的5倍,达到0!192%[1,2,3];手术源染性眼内炎也有上升趋势,基层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高达0!11%[4],几乎是发达国家的10倍(0.
不能用手揉眼,揉眼会造成眼睛的机械损伤及传播致病微生物,引起感染性眼疾。游泳后应用消炎眼药水点眼.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及水果类,忌烟戒酒,不宜服食葱、韭、大蒜等辛辣刺激之品!此类食品会使热毒内攻,上窜于目而易发感染性眼病!适量饮用金银花露、绿豆汤等,能消火败毒!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消除眼部肌肉的疲劳.平时多锻炼身体,选择散步、太极拳、内养功等项目,坚持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眼病流行季节,应减少去群体活动场所,尽量不去公共游泳池游泳!
内源性眼内炎多来自血源性的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分枝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肠球菌、乏养球菌、颗粒链菌、流感嗜血杆菌、韦荣球菌、普雷沃菌、念珠菌等。视网膜炎以病毒感染为主,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23]。虹膜、睫状体和/或脉络膜的炎症可与细菌来源(伯氏疏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病毒来源(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寄生虫来源(弓蛔虫、弓形虫、盘尾丝虫、囊尾蚴)的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有关!
由于眼部组织取材困难、标本量少,实验室诊断阳性率偏低,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缺乏眼部微生物检测的标准化方法!为此,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专家和相关课题组通过讨论和临床验证,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临床实践的病原学诊断路径,形成感染性眼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强调眼科医师应与微生物检验人员充分配合,正确选择适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提倡床旁接种,同时针对刮片细胞学检查、传统微生物培养、棘阿米巴培养以及核酸检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提出建议.
高发感染性眼病
眼局部频繁滴用抗生素眼液,常用抗生素有5000-10000单位/毫升青霉素或0。1%利福平、0。25%氯霉素或杆菌肽眼液,睡觉前结膜囊内涂用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膏.角膜穿孔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行角膜移植手术!全身治疗新生儿给予青霉素G,按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次静滴,或按1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4次肌注,连续7天!对耐药者给予头孢三嗪(菌必治)25-50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续7天!
病毒性角膜炎以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A2肠道病毒70感染为主,另外埃博拉病毒和虫媒病毒感染(寨卡病毒、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可引起轻度角膜炎[14].真菌性角膜炎常发生于植物外伤或有眼表慢性疾病的患者中,常见的丝状真菌有镰刀菌、曲霉菌、丝孢菌属、拟青霉属、支顶孢属和弯孢菌属等!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可出现念珠菌、隐球菌引起的角膜炎[15]!寄生虫性角膜炎罕见,以棘阿米巴原虫感染为主,另外还有微孢子虫、变形虫及蝇蛆幼虫所致的角结膜炎[16].
012%~0。053%)[5,6,7,8]。然而,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感染性眼病微生物检验能力不足,缺乏有可靠病原学证据的临床经验.2018年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专项讨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眼科病原学检验手段,建立适应于综合医院开展该项工作的标准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委托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开展相关临床验证工作.经过3年努力,分析整理1256例不同类型感染性眼病诊疗数据后,总结出适合我国眼科病原学诊断路径、技术手段及应用场景,形成如下专家共识.